如果不出意外,数以十万计的空气源热泵将作为供暖系统的热源设备在未来两三年内安装到中国北方地区的“煤改电”工程中。其应用量之大、安装时间之紧,将创下中外供暖史上的奇迹。上述即将出现的“奇迹”让一个长期关注和从事电供暖工作的专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此前因为在中国被滥用而差一点被毁掉前途的电热膜电供暖系统和水源热泵供暖系统。这位专家提交的“北京市应禁止使用浅层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的政协提案,曾经被北京市相关部门采纳。他,就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博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电供暖专家组组长王安生。他是如何看待国内几个省市制定中的“煤改电”政策的?对此王安生接受了《中国建设报?冷暖家居》(以下简称“冷暖家居”)记者的采访。
几个省市的“煤改电”政策瑕疵多,可操作性不强
冷暖家居:您如何看待几个省市已经出台的“煤改电”政策?
王安生:总的感觉,北京市针对农村的“煤改电”政策是具体实施方案,而其他几个省的政策只能算是框架性指导性意见,不确定因素太多,可操作性不强。
各地“煤改电”政策的出台,凝结着很多人的心血,作为行业技术工作者,本人在认真研读后虽予以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北京市“煤改电”的技术路线和设备选型部分,但不得不指出:上述“煤改电”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瑕疵。
冷暖家居:瑕疵?
王安生:是的。就拿河北省“煤改电”政策中“建议扩大碳纤维电采暖的应用”与山西省“支持蓄热式发热电缆的应用”等条款来说,如果上述“碳纤维”是指“碳纤维加热线缆”(也有人叫碳纤维加热电缆),那么,无论从加工技术还是应用实践方面评价,其成熟程度都无法与“(合金丝)加热电缆”相比。那么,为什么偏偏要支持它呢?再如:加热电缆本身并不具备蓄热功能,“蓄热式发热电缆”与“电热膜电地暖”的蓄热功能都是由蓄热材料完成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单单要支持“蓄热式发热电缆的应用”?
北京市出台的“煤改电”指导意见,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各区县“煤改电”招标文件,很详细、很“专业”,也很具体,但字里行间却反映出该文件的起草者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技术层面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诚惶诚恐”——他们似乎试图把今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在政策中规定清楚,使政府将来可以免责、使企业将来难以推卸责任。这可能是为了吸取“不少空气源热泵厂家的供暖系统在去年的极寒天气中出现大量问题”的教训,也为了限制一些所谓不正规的企业入围,所以在“煤改电”政策中对空气源热泵厂家及产品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而这样做,其实未必一定是好事,有些规定甚至会违背“煤改电”政策的本意。此外,对于直热式电采暖设备“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其实也有待斟酌。另外,上述“煤改电”指导意见虽然提出了“取暖系统设计方案”的概念,但操作性却不够强。
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由以下三点原因造成:一、非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二、专家智囊队伍的缺失;三、电供暖系统评价体系的缺失。
选择电供暖方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冷暖家居:那您如何看待“煤改电”政策中大力推广的这几项电供暖设备和系统?
王安生:选择供暖形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即便是北京大力推广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也有其明显的优势和缺点。该系统一旦出问题,造成的后果、经济损失会比蓄热式电暖器等更为分散的电供暖形式更大。本人对几种供暖方案的看法如下:
一、“空气源热泵+散热器片”供暖系统:空气源热泵供暖在中国的应用,是由我国清华大学的李元哲教授率先推广的。其具体系统主要是“空气源热泵+水地暖”。如果将上述供暖系统中的末端--“水地暖”换为散热器,那么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热效率就会降低。当然,只要系统配置合理,且能在技术上保证系统一直正常运行,并考虑了极端气候条件下满足室内温度的需热量与热泵制热量相匹配,“空气源热泵+散热器片”系统仍然是所有电供暖系统中最为节能的。但需要提醒的是,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保证系统在极端条件下正常运行,以及系统一旦停止工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以去年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北京的应用实践为例:去年北京出现了少有的极寒天气,不少空气源热泵出现了死机、结霜和结冰、管道冻裂等情况。上述异常情况看起来似乎是除霜问题,实际上是空气源热泵设备本身以及系统设计出了问题。比如,大部分热泵厂家采用的是一体机,即:蒸发器和冷凝器均在一个机器内,放在室外。这在南方无冰地区是可以的。但在北方就会出现严重冻结等安全隐患。据悉,有些“一体机”热泵厂家为了应对结冰问题,把室内的水系统换成了防冻液。这样一来,冻结问题是解决了,可热效率COP会下降约20%以上(以-25℃防冻液为例)。防冻液是毒性物质,一旦泄露,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二、蓄热式电暖器:2003年,北京市在二环以内的平房区中推行“煤改电”期间,采用的替换设备就是蓄热式电暖器。3年前,北京市在郊区推行“煤改电”之初,替换设备也是这类产品。采用这种设备的初衷是:当低谷电价降低到0.1元/度时,尽可能使用蓄热式电供暖设备(系统)能降低运行成本。这自然是好事。但是要使用蓄热式电暖器,就必须加大电力供应负荷,比如:北京市二环以内平房建筑的平均用电负荷——120瓦/平方米就能基本满足供暖需求。但为了使用夜间谷电,这些建筑实际上是按接近300瓦/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的外电网。而这种电网一年中只有在采暖季(4个月)期间才用得上,所以浪费惊人。而如果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则供电负荷只有蓄热式电暖器所需负荷的1/2至1/3。这也是北京决定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电供暖系统解决方案:北京市“煤改电”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鼓励使用‘多能联动、多热复合、多源合一’”的内容,具有前瞻性,为政府下一步直接招标电供暖系统打下了基础。在给定具体的外部条件下,结合用户使用需求,给出电供暖系统解决方案,与直接招标电供暖设备相比,这应该是最为科学和合理的。比如,对于需要间歇供暖且房间较多的居民,可以选用“空气源热泵+辐射电热板”组合系统;对于人口少、房间多的居民,可以选用“蓄热式电暖器+辐射电暖板”系统或“直热式电暖气+辐射电热板”系统等等。
冷暖家居: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同时作为长期工作在电供暖第一线的中国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电供暖专家组组长,你对如何做好“煤改电”有何建议?
王安生:在中国致公党北京市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任期内,本人提交的“北京市应禁止使用浅层地下水源热泵供暖”的政协提案,被北京市相关部门采纳。作为北京市海淀区三届政协委员,同时作为海淀区科委和发改委特聘专家、海淀区循环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本人也曾多次负责起草涉及农村“煤改电”内容的政协团体提案,有些意见和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在全国各地渐次推进的“煤改电”工作,才刚刚开始。大部分省份仍处于试点阶段。所以成功与否意义重大。应该说,北京市的“煤改电”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是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可能会出问题。比如,今年如此大规模地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这在世界供暖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如果做不好,不仅难以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甚至会对空气源热泵行业带来致命打击,就如同当年印刷油墨电热膜顶棚供暖对电热膜供暖行业的影响和水源热泵供暖对该行业造成的恶劣影响一样——好多年都“翻不过身来”。
至于如何做好“煤改电”工作,我本人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针对不同“煤改电”用户,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主要包括“电力负荷供应量;电供暖系统经济支持上限;用户电价政策;限定运行成本”等4项主要内容。其中每项内容都有大量具体工作要做。比如:一个房屋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户,当为该用户提供的电力负荷是8千瓦时,实际上就已经限定了该用户不可以使用电功率过大的电供暖设备和系统;当给定了电价政策、限定了运行成本之后,事实上已经为淘汰落后的、能耗过高和控制系统落后的产品(系统)设定了门槛。这时,剩下的“大戏”就应该由设备和系统集成商来唱。
二、建立专家队伍:在不同区域,受多种因素影响,一定要制定相适应的电供暖系统解决方案,且不是惟一的方案。其间,专家队伍应在政府“煤改电”政策的技术路线选择期间起决定性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经过专家队伍的初步技术论证和考察后,通过技术评价体系来判断是否采纳某种或某几种技术设备和电供暖系统。比如:让不同产品或同类产品(系统)在同等条件下完成设计、安装、运行,并接受第三方检测。这对于以“煤改电”试点为工作重心的其他省市,尤为重要。
四、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独立的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煤改电”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及时汇报。
五、总结、修正、完善、提高:“煤改电”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总结、修正、完善。只要大方向不错,技术路线和系统的优化应是贯穿于始终的。